香港成為了國内同胞自由行的目的地之一以後,每天在各大小香港生活小區,幾乎都成為了國内初到貴境遊客的景點。没有一天是例外·比方:可以俯瞰整個香港跑馬地的「黄泥涌峽道」近山頂處,每隔十多分鐘便有三兩輛旅遊車停下來,讓遊客俯瞰整個港人熟悉,而又戲稱為「快活谷」的高尚住宅區。
這個山谷由上而下的盡頭,便是舉世知名,賭馬博彩彩池驚人的賽馬會所在地。此刻坐在屹立於谷頂的馬會會員大樓的餐廳内,遠眺横跨谷頂而過的「黄泥涌峽道」,相對於山谷這邊的高度來說,停泊在那裏的幾輛旅遊大巴的位置,竟然是有驚無險的懸崖邊上,乘客正一個接一個的從車廂内鑽下來,三數人一組,駐足倚著靠谷底這邊的欄杆,指手劃腳。要是欄杆不牢固的話,這批遊客將會墮下這個與馬會會員大樓相差十數層樓的谷底。
搞科普的學長語筆者,自從「自由行」實施以來,站在崖頂的國内遊客,幾乎每天必到,那裏的斜和陡,早已浪費了不少公帑修葺和加固。但是香港的氣候招風惹雨,這些陡峭如斷崖般的昔日山坡、河谷,當年的建築工程絶對不應起動,也是說,昔年的築路工程是一個錯誤的選擇。今天回顧當年的施工決定,除了「跑馬地」這個中上住宅區地皮有價,政府不惜大興土木,在危崖峭壁築路的原因,無非為了土地拍賣收益。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,這方面是進步?還是退步?據說都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芸芸!
述法樓隨筆
趙佐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