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文章 《韓國的自信》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庸國。他跟中國的歷史淵源,當年派遣留學生赴中國朝覲、學習中國的文化。歷史告訴人們,她的名字曾經名叫高句麗、朝鮮、高麗等等。但是回過頭來今天,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現代版的韓國。把中醫藥稱為漢方;端午節中秋節等原來屬於中國的節日,都被這個國家前往聯合國搶註成為屬於韓國的文化遺產。踏入21世紀,一股股韓風吹遍了大中華,走進千家萬戶。韓劇成為一時無兩的風尚。今天對韓國這個國家誰也不敢小看她!尤其是她在信息(IT)方面的發展,一日千里。IT以外,還有汽車工業、船舶製造業、以至當前崛起的物流業。大家看到了是一個嶄新的韓國。這個由美國培訓出來的其中之一的「亞洲四小龍」,已經漸漸在科技和製造業方面,把其他三條小龍,台灣、新加坡、香港拋得遠遠的。近年韓國崛起的服務行業,首推美容業。這個美容業透過韓劇,讓大家看到韓國的整容技術,獨樹一幟。早已從日本那裡青出於藍。韓國的整容醫生也因此成為富貴一族。韓國的整容區域內停泊著大量的進口汽車,基本上說明了整容醫生收入可觀,成為一種人人羡慕的行業。千萬不要以為韓國的美容業已經到了飽和,畢竟愛美是人類的天性,只要人們的經濟沒有問題,這個行業和旅遊業始終有他的市場。令人不能不佩服韓國人的地方是個別旅遊景點,給予遊客穿上韓國的傳統民族服裝,讓男的打扮成為這樣那樣的韓國古代文武高官,女的裝扮成為使女,諸如此類。本來好好來自當年的天朝,今天的大國,中國,操著普通話的中國國內遊客,也樂於暫時穿上韓國的衣服扮演一下小國的權貴。冷眼旁觀,能不令人對韓國人拒絕日本貨肅然起敬!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
專題文章 韓國的自信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7 個月 ago01 mins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庸國。他跟中國的歷史淵源,當年派遣留學生赴中國朝覲、學習中國的文化。歷史告訴人們,她的名字曾… Read More
專題文章 《中國醫藥學》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1 mins 陶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,霎時間,國內外的人對中國醫藥學另眼相看。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,有待時間來證明。然而,事實… Read More
述法樓隨筆 中國醫藥學陶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,霎時間,國內外的人對中國醫藥學另眼相看。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,有待時間來證明。然而,事實告訴人們,她獲得了這個獎的時候,人們才開始從不同的渠道去了解這個得獎者。從斷斷續續的資料蒐集得來知道,她既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,更不是中國國內赫赫有名科學家。她獲獎後,接受訪問的時候認為這是她的研究團隊的集體功勞。如此謙虚,令人對她更加肅然起敬。話說回來,據說要是沒有那個歸國華僑學者,向諾貝爾委員會推薦陶呦呦,這個科學工作者的命運,將會如何?是否會像今天那樣受到舉世的注目?並且間接地促使中醫藥學再度受到普世的關注?當然科學工作者的工作的最終目的,並不是揚名立萬,更不是科學工作者從事研究的初衷。但是在今天中醫藥學沒能受到重視,那個中國的近鄰,大韓民國又不時利用這樣、那樣的手段,雀巢鳩佔,把源自中國的中醫藥學,包裝成為漢方醫藥,並且刻意描述為源自於該國的國寶。其麽時候,這個國家會像搶先登記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一樣,向聯合國申請登記漢方醫藥學為大韓民國的另一個文化遺產?我們可以掉以輕心嗎!這個獎項公布以來,大家對這個科學家的討論已經不少。衷心的希望中國國內外關心中醫藥學發展的有志之士,能夠把握這個難得的機遇,好好地對中醫藥學,這個中國文化的瑰寶,重新整理研究出一套有系統的發展方案。其中尤其以中醫藥學典籍的文字現代化工作,絕對是急不容緩。只有這樣才可以加速中醫藥學的傳播,文字的平民化和普及化。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7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
述法樓隨筆 《歐洲的沒落》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1 mins 2015年10月底澳洲的前總理艾保德在「倫敦舉行的第二次戴卓爾夫人年度講座宴會上,向英國保守黨政府的大臣和保守… Read More
專題文章 歐洲的沒落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7 個月 ago01 mins 2015年10月底澳洲的前總理艾保德在「倫敦舉行的第二次戴卓爾夫人年度講座宴會上,向英國保守黨政府的大臣和保守… Read More
述法樓隨筆 《霸道、王道》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1 mins 2015年10月的最後一天,《中國央視》告訴大家,目前敘利亞的問題是一個代理人戰爭,所謂戰爭的代理人,指的是美… Read More
述法樓隨筆 霸道、王道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7 個月 ago01 mins 2015年10月的最後一天,《中國央視》告訴大家,目前敘利亞的問題是一個代理人戰爭,所謂戰爭的代理人,指的是美… Read More
專題文章 《保密原則之二》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1 mins 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》引發的風波,一發不可收拾,越演越烈!代表不同黨派的議員,以及來自不同階層的公眾,紛紛透過… Read More
專題文章 《不寒而慄》發生在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》的事情,一直困擾公眾的問題之一是那個「保密原則」;事實告訴人們,參加閉門會議者都有責任對會議中討論的事情,嚴守秘密。這也是一個嚴肅的法律制度下的核心價值。況且「保密」既不是香港大學獨有的模式,更是參與者個人的基本操守!可是面對香港一些所謂自由民主人士,招遙過市的幌子下,這個基本原則已經蕩然無存!更遑論如何趁著這個機會,讓香港的公眾,以至普世的民眾明白、瞭解這個原則的初衷在於讓參與者暢所欲言,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與其他與會者分享。要是沒有了這個保護機制,參與者知道他們的話語可以隨時公諸於世的話,試想還有誰可以在一些決策性的閉門會議上,真真正正地說出自己心裏的話?「絕對保密」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與會者暢所欲言,不會感情用事,尤其是當與會者自己相熟的朋友,成為了閉門會議討論的對象的時候,這個與會者仍然可以隱惡揚善;這樣的閉門會議才有意義!也是這個原因,長久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把這種閉門會議,開會時必須保密的守則,用文字規限所有參加者必須遵守。然而一些飽學之士,包括部份擁有法律訓練的議員,竟然認同洩密者可以憑他的個人記憶,公開憶述會議中討論內容。這些終日批評政治不應干涉學術的政客,他們的雙重標準,令人不寒而慄。prof_t_chiu@yahoo.com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. Thomas Chiu10 年 ago8 個月 ago01 mins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