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溝通工具》
一則聽回來的消息說:倫敦的醫院為了應付青少年沉迷互聯網,特别增設了一個「網絡症候專科」診治部門,為終日面對電腦熒幕,茶飯不思的人把脈、斷症。
真的希望有機會去見識一下,大國手們如何對症下藥。不管怎樣,沉迷這回事,往往使群醫束手,不少研究這方面的學者,更早已把這個踏人千禧以來的新病種,歸類為與自閉症等同的病態,並且與心理病對口。
也是這個原因,個别對電腦特别抗拒的論者更認為,電子科技的發展,互聯網千變萬化的虚擬空間交往手段,對推動人際關係的祥和,毁多譽少。
曾幾何時,我們嚮往每逢時節、喜慶之類的機會,一家人濟濟一堂,甚至數代同堂吃飯、茶聚等等活動的天倫之樂。然而環顧今天,那些甚麽母親節、父親節、中秋節之類的普天同慶的日子,從酒樓食肆看到的,無疑一桌、又一桌的老、中、青,老年人交談,中年的看手機,年青的用手機發短訊,玩網上遊戲,或者,耳朵黏著輕巧的耳機沉醉於另一個虚擬的世界。
走筆至此,能不感恩,自己的晚輩,始終如一,相向的交流、互動,也是利用同樣的電子器具和設備,天天與他們的一雙寶貝見面,逗逗他們,也述説當天發生的大小事情,那樣天涯若比鄰的方便,真的無與倫比!
也是這樣,同樣的溝通工具,善用與否,都在乎自己而己!
述法樓隨筆
趙佐榮
Read More 《不寒而慄》
發生在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》的事情,一直困擾公眾的問題之一是那個「保密原則」;事實告訴人們,參加閉門會議者都有責任對會議中討論的事情,嚴守秘密。這也是一個嚴肅的法律制度下的核心價值。況且「保密」既不是香港大學獨有的模式,更是參與者個人的基本操守!
可是面對香港一些所謂自由民主人士,招遙過市的幌子下,這個基本原則已經蕩然無存!更遑論如何趁著這個機會,讓香港的公眾,以至普世的民眾明白、瞭解這個原則的初衷在於讓參與者暢所欲言,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與其他與會者分享。
要是沒有了這個保護機制,參與者知道他們的話語可以隨時公諸於世的話,試想還有誰可以在一些決策性的閉門會議上,真真正正地說出自己心裏的話?「絕對保密」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與會者暢所欲言,不會感情用事,尤其是當與會者自己相熟的朋友,成為了閉門會議討論的對象的時候,這個與會者仍然可以隱惡揚善;這樣的閉門會議才有意義!
也是這個原因,長久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把這種閉門會議,開會時必須保密的守則,用文字規限所有參加者必須遵守。然而一些飽學之士,包括部份擁有法律訓練的議員,竟然認同洩密者可以憑他的個人記憶,公開憶述會議中討論內容。這些終日批評政治不應干涉學術的政客,他們的雙重標準,令人不寒而慄。
prof_t_chiu@yahoo.com
述法樓隨筆
趙佐榮
Read More 《鐵證如山:台灣被否决加入聯合國早已蓋棺定論-證據:美國与聯合國歷史檔案》繁體字版
作者:趙佐榮 2024年10月13日 各位關於兩個澳大利亞參議員提出臺灣動議。以及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这兩則…